【暑期社会实践】化学工程学院开展“多彩资助·共筑梦想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

作者:化学工程学院 日期:2025-07-23点击:12

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公平政策,践行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责任,化学工程学院以多彩资助·共筑梦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,创新构建政策筑基、文化赋能、实践育人三维服务体系,将资助政策宣讲与乡村基层服务深度融合,为教育帮扶工作注入新活力,彰显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。

一、实践育人:政策传递与素养培育并重

学院始终秉持贴近实际、深入人心的工作理念,将资助政策宣讲打造为实践育人与文化传播的双向平台。指导教师团队带领学生深入乡村一线,从前期政策梳理、乡土民情调研,到宣传手册发放、一对一政策解读,每个环节均融入职业素养培育要求。宣讲内容紧扣共同富裕、教育惠民等时代主题,引导学生在政策传递中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,在服务基层中厚植家国情怀。通过沉浸式乡村实践,学生不仅提升了沟通表达能力与社会责任感,更实现了政策解读、文化交流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。

二、双师协同:专业指导与安全保障并行

为确保宣讲实效,学院创新推行双师双导服务模式:资助专项辅导员负责政策解读与宣讲技巧指导,专业教师统筹活动组织与安全保障工作,同时联动地方教育部门、村委会提前摸排需求、搭建宣讲平台,形成校-地-村三方协同的工作格局。该模式既保障了政策宣讲的专业性与精准度,又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社会服务能力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实践平台,实现教育帮扶与人才培养的双向促进。

三、精准覆盖: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

多彩资助·共筑梦想项目坚持靶向发力,师生团队深入铜山区汉王镇紫山村、班井村,贾汪区马庄村,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等15个村落,结合村民实际需求,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政策宣讲。通过家门口的政策解读、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等多样化形式,切实畅通资助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,架起教育帮扶的连心桥。

四、文化桥梁:少数民族学生延伸服务触角

值得关注的是,实践团队中来自新疆、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学生,在完成集中下乡任务后,将带着宣讲材料返回家乡。他们充分发挥语言文化优势,以契合家乡民族特色的方式解读资助政策,融入民族习俗开展讲解,让边疆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学子切实感受教育公平的温暖。此举不仅延伸了服务触角,更成为深化育人成效、促进民族团结的创新探索。

截至目前,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已覆盖6个乡镇、15个村落,服务300余户家庭,解答政策疑问500余条。学生在服务中提升了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,深化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。学院将持续拓展实践育人新路径,让资助政策宣讲成为培养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时代新人的生动课堂,为助力教育公平、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徐工职院力量。


一审:化学工程学院 冯欣彤

二审:化学工程学院 缪斯

三审:党委宣传部 张书